?
彼得?紐馬克是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紐馬克翻譯理論的核心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也是其翻譯理論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譯問題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譯論》(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譯短評》(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紐馬克認為,翻譯活動即是對文本的翻譯,研究翻譯不能離開文本。紐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類。他將文本分為以下六種:(一)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二)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三)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 (四)審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五)應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六)元語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紐馬克認為針對不同的文本應當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標準,因此在《翻譯問題探索》一書中他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兩個重要的概念。從文本的角度講,表達型文本通常以語義翻譯為主,而信息和號召類文本則主要采用交際翻譯方法。
關聯翻譯法是指原作或譯語文本的語言越重要,就越要緊貼原文翻譯。他對“重要”的界定是語言表示出特別有價值,特別有意義,特別必須或永恒的事物。無論是對意義的取舍還是采用適當的翻譯方法,都要以“重要“為標準。緊貼翻譯就是最貼近字字對譯的翻譯。它要保持詞的外延和內涵,不但要保留原詞、詞語的意義,還要保留其用法。
傳統的翻譯理論一向以忠實為己任,對原作亦步亦趨,很少注意到文本類型間的差異。忠實與通順之爭由來已久。我們應該看到, 以上對翻譯標準的探討都是針對文學翻譯而言的。實際上,在翻譯實踐中,要翻譯的文本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文本在翻譯轉換過程中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
語言是一種獨特的符號系統,紐馬克的文本類型翻譯理論使我們對語言翻譯標準等問題有了新的認識。紐馬克對文本功能的劃分,具有非常直接的實踐指導意義。但應當注意的是,即使相同的文本類型,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翻譯標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的。
電話:400-678-7831
郵箱:info@jytfanyi.com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德盛路50號3-5層辦公區